物流是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
项基本活动。物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与人类息息相关
的生存环境,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运输活动中,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
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过多的在途车辆增加了道路面积的使用,造成了交通堵塞;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海轮运输原油过程中原油的泄露会造成海水的污染和海内生物的死亡。
仓储活动中,有些商品的特殊护养(如喷洒杀虫剂、菌剂)会污染环境;一些易燃易爆物、化学危险
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搬运过程中,不当的操作会损坏商品造成浪费,而且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不慎发生化
学液体的破漏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包装过程中,许多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
,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
等等。
信息处理活动,信息流对环境几乎无损害或无直接的损害。但错误的信息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错误的定货信息会使工作无效,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极大浪费。
绿色物流的内涵
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际,物流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种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
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_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
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以及物
流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它是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净化周围
的环境,与环境共生的物流。它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79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
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
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
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
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如引起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
,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
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如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
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
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
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
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可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
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另外,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不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软件”
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
理且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
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的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
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
色保障,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不够关心。
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
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
是由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所致。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
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由于我国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几年,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
起步,研究的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脱节。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绿色物流作为一种良好的环保理念,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必须从发展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同时发展绿色物流的主体——企业,在两者的支撑下,一定能将
绿色物流推向深处。
从“硬件”上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绿化水平,绿化物流渠道
要对物流事业进行绿化改造,就必须正视我国物流现状,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完善设计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网络构筑,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和人为浪费。主要做好以下
几点:
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充分发挥陆运、水运、空运的优势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收铁路、汽车、船舶
、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在物流成本(
含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对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的选择和组合,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另外,可将先进
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
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
管理系统(即智能运输系统),从而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体现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
本色。
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
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的中介,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
魂所在。为此针对我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
、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
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体系。这样,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资源,形成较高的经济
效益。
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效地代替简单重复的手工作业以节约人
力资本,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应积极改进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如在物流中心使用自动化
的搬运设备),使绿色物流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发展。
利用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绿色物流发展的网络平台 信息技术的威力不仅能改造旧的运行
方式,而且能摒弃旧的规则,创造新的方式。正是有了信息技术,逆向物流、共同配送等发展绿色物流的
重要措施才得以克服高成本而实现,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子商
务,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型,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大量流通成本。所以我们要
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加强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
(GP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绿色物流也就在成熟的网络平台上有广
阔的发展空间。
从“软件”上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
克服物流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加强政府的管理功能 针对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
管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缺乏统一领导的情况,我们首先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
理活动,其次可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全面规划物流的发展。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淡薄,会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的外在阻碍
力量。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我们要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使
消费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关绿色法规,了解实施绿色物流的优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
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实行绿色物流管理。
培养绿色物流发展的企业人才,加强可应用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 我们应在物流与环境科学进行有益的
交叉结合之下,加强企业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成为既具有物流与管理知识,又有
良好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首先,各大高校应加强有关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为实践的应用
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理论研究人员应该深入到企业去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或者让企业人员参与理论的研
究,另外要将研究结果进行交流,以便及时应用于实践。
“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与完善,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其结果就是使发展绿色物流的主体——企业,顺
应时代潮流,在物流活动的各个过程中发展绿色物流,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随着全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IS14000成
为众多企业送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中国物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绿色物流将是他们赢得
市场空间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
供一些现实的指导意义。